2025年10月19日,是魯迅逝世89周年紀念日。南京是魯迅走向世界的起點,南京求學時光奠定了魯迅一生基礎(chǔ)。知名魯迅研究專家張守濤新近出版《魯迅的朋友圈》一書,“微史記”周刊邀請到張守濤,講述魯迅與南京的關(guān)系。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從南京走向世界
1898年5月7日,帶著母親籌來的八元川資,17歲的魯迅第一次離鄉(xiāng)遠行。從紹興會稽乘坐烏篷船,轉(zhuǎn)大船,走了十幾天的水路,來到江南水師學堂,并改名為“周樹人”,開始了在南京的求學生活。這是魯迅第一次到南京。
為什么到南京來而非其他地方?張守濤告訴記者,魯迅來南京求學,是“想走異路,逃異地,去尋求別樣的人們”。還因為他的叔祖周椒生時任江南水師學堂漢文教習兼管輪堂監(jiān)督,而安排魯迅來此校公費就讀。
10月,魯迅覺得江南水師學堂“烏煙瘴氣”,便從江南水師學堂轉(zhuǎn)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(shè)的礦路學堂,在這里一直讀到1902年畢業(yè)。
魯迅功課很好,同學茅迺封回憶:“教師評分后,前三名可獎得銀牌一個,滿十個銀牌能換一個五錢重的金牌。魯迅和余維新經(jīng)常是前幾名的,但只有魯迅一人得過金牌?!?/p>
1901年11月7日至19日,魯迅即將畢業(yè)之際,與同學一道去青龍山煤礦實習。在南京期間,明故宮、莫愁湖、夫子廟、貴人坊,都留下魯迅的足跡。
1910年8月,魯迅便帶領(lǐng)紹興府中學堂200多名師生到南京參觀南洋勸業(yè)會,讓師生大開眼界滿載而歸,紛紛稱贊道:“南京一行勝讀十年書”。兩年后即1912年,魯迅又與南京結(jié)緣。在好友許壽裳推薦下,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聘請了魯迅到教育部任職,而當時的教育部就在南京,所以魯迅便于1912年2月下旬來南京工作了。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魯迅在礦路學堂的畢業(yè)文憑(執(zhí)照)
張守濤介紹說,魯迅一生多次到訪南京,除以上三次外,他還有幾次中途到南京轉(zhuǎn)車。其中,1926年,魯迅與許廣平同車南下路經(jīng)南京時,曾“同廣平閱市一周”。
魯迅最后一次到南京是在1932年11月,他因母親病重從上?;乇本┛赐赣H,途經(jīng)南京,魯迅在1932年11月11日的日記中記載“七時發(fā)浦口”;從北京返回上海時再次途經(jīng)南京,11月30日的日記中記載“晨八時至浦口,即渡江登車,十一時車行”。即魯迅最后一次來南京是1932年11月30日在浦口火車站坐車。
在南京期間,魯迅思想有了很大變化。在礦路學堂讀書期間,當時學堂總辦俞明震是一位“新黨”,在他的影響下,“看新書的風氣便流行起來”,魯迅“知道了中國有一部書叫《天演論》。星期日跑到城南去買了來”。“學堂里又設(shè)立了一個閱報處,《時務(wù)報》不待言,還有《譯學匯編》……”
在這股風氣的影響下,魯迅頗受進化論思想影響,愛讀新式報刊書籍,開始接受新思想,探索新人生。魯迅在南京的讀書學習雖仍以舊學和科學為主,但他已經(jīng)打開了新世界的窗口:自然科學啟發(fā)了理性思維,文學閱讀啟蒙了思想,下礦實習開闊了視野,可以說在南京的學習為魯迅后來的人生奠定了基礎(chǔ),是魯迅尋求救國之路和走向社會、世界的起點。
魯迅在南京的朋友圈
據(jù)張守濤的研究,在南京讀書期間,魯迅主要忙于讀書學習,不喜交際,但他也樂于助人,如常幫同學繪圖等,也交接了一些朋友,尤其是同學張協(xié)和,成為他的終身好友。他們后來又一起到日本留學,一起在浙江杭州兩級師范任教,一起在教育部任職。1956年,張協(xié)和還專門寫了文章《南京礦路學堂》紀念魯迅。
在張守濤新著《魯迅的朋友圈:魯迅與現(xiàn)代英俊》中,他還寫到魯迅有許壽裳、郁達夫、瞿秋白等眾多好友,這些好友對魯迅的意義也很重要。1912年2月下旬,魯迅到南京工作后,常常和同在教育部任職的許壽裳一起去江南圖書館(現(xiàn)南京圖書館前身)看書,也常常和蔡元培見面。如蔡元培所言:“先生(魯迅)進教育部以來,我們常常見面。在南京時,先生于辦公之暇,常與許君季茀抄從圖書館借來的善本書。”
張守濤介紹說,魯迅對南京很有感情,他寫了不少詩文回憶當年在南京的求學生活,包括1926年創(chuàng)作了專題回憶文章《瑣記》。據(jù)許廣平的《魯迅的生活之一》,魯迅私下談及自己的學生時代,“最高興回憶到的是十多歲在南京”。魯迅也在不少詩文中提及南京,如他在1931年創(chuàng)作的《無題二首》中寫道:“大江日夜向東流,聚義群雄又遠游。六代綺羅成舊夢,石頭城上月如鉤。雨花臺邊埋斷戟,莫愁湖里余微波。所思美人不可見,歸憶江天發(fā)浩歌?!逼渲械摹笆^城”、“雨花臺”、“莫愁湖”皆是南京名勝,可見魯迅對南京的熟悉、懷念。
另外,張守濤在北京魯迅博物館資料查詢在線檢索系統(tǒng)中,搜索關(guān)鍵詞“南京”,可得魯迅有85篇文章126次提及“南京”,將少量“南京大戲院”“南京飯店”排除在外后,純粹寫“南京”這個地方的占有很大比重。由此可見魯迅對南京的特別感情。
1927年,魯迅在《黃花節(jié)的雜感》中寫道:“從別的地方——如北京,南京,我的故鄉(xiāng)——的例子推想起來,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,若干人快意,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,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。”魯迅將“南京”與“北京”、“我的故鄉(xiāng)”并列,更可見“南京”在魯迅心中地位非同一般。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臧磊
校對 潘政
最新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