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曉龍:把功勛形象轉(zhuǎn)化成“好看動人的故事”
英模劇如何出新?
電視劇《功勛》目前已經(jīng)播出大半,憑借著高口碑闖入了人們的視線。近日,總導演鄭曉龍接受采訪時,暢聊劇集創(chuàng)作背后的點滴。
■新快報記者 梁燕芬
制作片頭就花了小半年
《功勛》聚焦八位功勛人物,一共由八個單元組成,包括《能文能武李延年》《無名英雄于敏》《默默無聞張富清》《黃旭華的深潛》《申紀蘭的提案》《孫家棟的天路》《屠呦呦的禮物》《袁隆平的夢》?!豆住酚舌崟札垞慰倢а荨1娝苤?,鄭曉龍一手打造了《北京人在紐約》《金婚》《甄嬛傳》《紅高粱》和《羋月傳》等多部國民認知度極高的佳作。談及這次的拍攝,鄭曉龍表示,早年間拍過大量的英模劇,也獲了不少獎,但傳播半徑有限。此番主創(chuàng)團隊想得最多的是:英模劇如何出新,如何把符號化的功勛形象轉(zhuǎn)化成好看動人的故事。
鄭曉龍說:“這回我就把‘自上而下’和‘自下而上’兩者結(jié)合一下。我把一摞功勛人物的材料抱回了家。只有做足了功課,我才知道能不能拍,怎么拍才好看?!?/p>
除此之外,在鄭曉龍看來,找誰出演八位功勛也非常重要,“演員的挑選格外慎重??偩之敃r給了四條標準:德藝雙馨、形神兼?zhèn)?、演技高超、功勛本人同意?!辈贿^他透露,事實上,八位功勛在演員的問題上并沒有做過多的糾結(jié),反倒是編劇對功勛人物的采訪不是那么一帆風順。因為他們的年紀都挺大了,幾乎都在90歲以上,他們的精力不足以應對長時間的采訪,而且通常很少談到自己的事跡,總是強調(diào)別人的功勞,“幾乎每個組都遇到了這個現(xiàn)象,功勛們都希望主創(chuàng)不要光寫他們,而要把集體寫進去。導演和編劇為了獲得一手資料,下了好一番功夫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《功勛》八個片頭,都是主演從遠處向鏡頭走來,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變老,最終成為真實功勛的模樣。這個創(chuàng)意備受外界認可。鄭曉龍說,其實單單為了這個片頭,創(chuàng)作團隊便花費巨大的功夫——先把這八位演員召集到北京,把每個人走過來的鏡頭拍好,然后進行三維掃描,再給功勛人物們每個人建模?!疤匦Ч菊罩鸵稽c點摳,從頭發(fā)到面部紋理,每個細節(jié)都要到位。光這個工作就用了小半年。”后來審核片頭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有些虛,甚至有些臉看起來很不真實,于是緊急修改,“人物臉上的勾紋,光線的明暗對比,眼神光的處理,身材與演員的匹配度,真的是為了不顯得違和,一點點摳出來的。”
拒絕偽激情、偽崇高、偽忠誠
接受采訪時,總導演鄭曉龍透露該劇的幾大創(chuàng)作標準——第一個是在有限的集數(shù)內(nèi)對故事有所取舍。每人六集,盡量表現(xiàn)人物的高光時刻。其次是必須給觀眾講清楚,首批“共和國勛章”為何頒給了這八個人。再者,服裝、道具、場景,包括人物的語言,都必須真實反映出那個年代的特點,拒絕偽激情、偽崇高、偽忠誠。他透露,其實真正在劇本創(chuàng)作過程中,還是會出現(xiàn)很多問題。比如,每個人對“高光時刻”的理解就不同。“總局領導和專家再加上編劇導演,每個單元的劇本我們都要一個一個過,反復看,反復修改,有的甚至直接推倒重來了?!彼f。
雖然主創(chuàng)團隊里的每一個人,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拍攝,但在成片時仍然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硬傷。譬如,有的是場景中的人物數(shù)量不對,一個連的編制你不能給他縮成一個排,就不符合我們的現(xiàn)實主義創(chuàng)作原則了;有的則是一些歷史細節(jié)沒抓到位,出現(xiàn)了明顯的穿幫鏡頭;還有的是場景搭建和道具使用有錯漏……鄭曉龍表示,后期對這些問題進行修改和補救,甚至補拍或者重拍。
鄭曉龍也分享了每個單元的一些亮點。諸如《袁隆平的夢》有新鮮感,更多展現(xiàn)這位“雜交水稻之父”不為人知的一面,“他和她母親的關系,他是如何成長的?又是如何被國家發(fā)掘的?相信這些情節(jié)能帶給觀眾一些新奇的感受?!倍崟札堄H自操刀的《屠呦呦的禮物》,鄭曉龍認為主人公十分有特點,可謂是一個非常極致的人物,“就算你住在她對門好多年,想讓她認識你也很難。她有一個自成一方的小世界,或許正是由于這種專注,才讓她發(fā)現(xiàn)了青蒿素,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?!?/p>
《孫家棟的天路》開播
中國航天事業(yè)開拓者們的人生寫照
目前,《能文能武李延年》《無名英雄于敏》《默默無聞張富清》《黃旭華的深潛》《申紀蘭的提案》這五個單元已經(jīng)收官,而《孫家棟的天路》單元正在播出。
《孫家棟的天路》單元由楊文軍執(zhí)導,徐速編劇,劉曉東擔任制片人,佟大為主演。該單元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數(shù)次火箭發(fā)射失敗為切入點,講述了中國航天事業(yè)開拓者、“兩彈一星”元勛孫家棟面對失敗的勇氣和堅守,以及永不言棄的探索故事。
為了完成“在太空筑出一條屬于中國的天路”的夢想,孫家棟臨危受命,接受國家交給的艱巨任務,將我國的第一顆衛(wèi)星送上天。導演楊文軍表示,希望通過這個劇,讓觀眾認識和了解這些默默無聞、無私奉獻的科研工作者,“我印象非常深的是,孫家棟老先生從來不講自己吃的苦,從來不講自己的功勞,講的永遠是他的團隊,他的同事們?!倍巹⌒焖僖餐嘎叮瑒?chuàng)作期間查了很多航天相關的論文,“可以說為了寫這個戲我?guī)缀醢褜椥l(wèi)星的基本原理搞明白了”。
據(jù)悉,為了在劇中更加真實可感地呈現(xiàn)人物角色,劇組主創(chuàng)人員在拍攝之前采訪了孫家棟院士。通過面對面的交流,主創(chuàng)人員對孫老的生活習慣、工作態(tài)度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,比如他是左撇子、愛打乒乓球。此外,故事的時代背景聚焦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為了追求真實,工作人員對包括蘇聯(lián)軍官服裝上的紐扣等細節(jié)都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還原。同時,為了保證畫面和故事的沖擊力,楊文軍導演堅持前往甘肅省酒泉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進行實景拍攝。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