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劇里為何這些姓扎堆
林、沈、顧、陸,現(xiàn)實生活中有這些姓氏的人物,怕是一只手就能數(shù)過來??扇魡柶鹧郧樾≌f中以這些字為姓氏的人,無論老少都能報出一長串。曾有網(wǎng)友對言情小說中主角的姓氏做過統(tǒng)計,林、沈、顧、陸皆是榜上有名,且數(shù)量遙遙領(lǐng)先,堪稱言情小說世界中最神秘的“世家大族”。反倒是張、王、劉、陳這樣身邊常見的人口大姓,不是特別受言情小說青睞。究竟是什么讓言情作家們對這些姓氏情有獨鐘?這些“言情大姓”,又有怎樣的魅力呢?
林、沈、顧、陸本身家族歷史足夠輝煌
細究這些言情大姓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拋開“言情大姓”的身份,它們本身的家族發(fā)展史便足夠精彩。
林姓是毫無疑問的言情第一大姓,而且尤其以女主姓氏居多。這很難不說與曹公有關(guān),畢竟作為《紅樓夢》的女主角,林黛玉大概是林家最為出名的人了。事實上,林家女性也確實優(yōu)秀。我國東南沿海及東南亞地區(qū)普遍信奉的海神媽祖,原名便叫林默。除了媽祖,著名的建筑學家、作家林徽因,“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”林蘭英,中國婦產(chǎn)科學的開拓者林巧稚,都是林氏家族的佼佼者。這些女性雖為女兒身,卻憑借自己的努力,在各自領(lǐng)域做出了與男性比肩的成就,這也在無形中賦予了林姓女子一種特質(zhì):博學多識、堅韌不拔,是美麗、溫柔和力量的綜合。
在最新一次人口普查中,林姓人口排在第16位,可以說在現(xiàn)實中是一個大姓。林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南方姓,尤其聚集在東南沿海一帶,在福建省更是占到全省人口的14.8%,是福建第一大姓。細數(shù)林姓家族史,在西漢時期的濟南形成最早的完整家族后,便因戰(zhàn)亂和官職任命不斷南遷,最終在當時還算是蠻荒之地的八閩大地上立身。歷史上的林姓名人,無一不是福建人。如明朝時期一本奏折彈劾奸臣嚴嵩父子的御史林潤、晚清時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,以及林徽因之父林長民。在惡劣環(huán)境中長期生存的家族歷史,賦予林氏勇于開拓、不怕艱險的家族底色。閩地的云霧和山水,又為林氏抹上一筆溫潤。這樣的姓氏特質(zhì),更容易被言情作家偏愛。
排在第二位的蘇氏,歷史也十分獨特。與林姓的書香氣不同,蘇姓似乎天生帶點紅顏禍水的味道。這種印象多半來自著名的禍國妖妃妲己。歷史記載中,她是有蘇氏部落之女,因此后世傳說中多將其喚為“蘇妲己”。雖然古人姓氏并不能這樣簡單地做加法,但有蘇氏在商朝滅亡后,一部分族人歸順周朝,成為蘇姓最早的起源,因此倘使在現(xiàn)代給妲己做身份證,確實也只能寫成“蘇妲己”。
蘇姓不只出美女。從周代開始,蘇姓的名人便與中華歷史共生。如戰(zhàn)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、西漢時忠貞不屈的使臣蘇武。至宋代,更是出現(xiàn)了中華文學史上不朽的明珠“三蘇”父子:蘇洵、蘇軾、蘇轍。到近代,還有“民國奇僧”、革命家、翻譯家,精通日語、梵語等多種語言的蘇曼殊。自古以來,才子佳人都是愛情小說中的標配,蘇姓名人偏巧將這兩項都占到頂峰。再加上姓氏本身還代表一種叫“蘇草”的中草藥,也是一種常見的香料。以蘇為姓氏的人物,便總帶著一陣若有若無的香氣,縈繞在小說的字里行間。
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顧姓和沈姓,其家族歷史更為輝煌。三國時期,顧便是“江東四姓”之一,名人輩出。孫權(quán)的丞相顧雍、西晉名臣顧榮、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,都出身于江東顧氏。經(jīng)過隋唐宋元的沉寂后,至明末,顧氏再次在江南興起。東林黨創(chuàng)始人顧憲成、被魏忠賢迫害下獄的“六君子”之一顧大章、明末著名思想家顧炎武,都是江蘇地區(qū)顧氏的著名人物。至近代,顧姓人物風采依舊,如民國時期的外交家顧維鈞、歷史學家顧頡剛、現(xiàn)代朦朧詩創(chuàng)始者顧城,皆為一時風流。
在顧姓已經(jīng)是公認的“江東四姓”時,南梁開國名臣、文學家沈約還在因自己不夠顯赫的家族出身而感到不適。但進入科舉時代,沈氏可謂厚積薄發(fā)、如魚得水。唐代沈佺期定鼎七言詩之作,婉轉(zhuǎn)糜麗;北宋沈括寫下《夢溪筆談》,成為一代風俗與科學名著。至明代,南方尤其江浙一帶的沈氏更是人才濟濟:論科舉做官,有內(nèi)閣首輔沈一貫(浙江鄞縣人);論文學藝術(shù),有“江南四才子”之一、著名畫家沈周(江蘇長洲人);論君子風骨,有不畏權(quán)勢、勇于彈劾嚴嵩的青霞先生沈煉(浙江會稽人)。至近代,還有文學家沈從文(湖南鳳凰縣人)、教育家沈尹默(祖籍浙江湖州)等等。在沈氏家族歷史中,似乎很少見到扭轉(zhuǎn)歷史的人物,但他們?nèi)绶毙且话闵⒙湓跉v史的每一個角落,發(fā)揮著自己的重要作用。
姓氏是刻在漢語語境中的美感符號
其實,這種“言情大姓”的現(xiàn)象,背后透露的是中華文化的獨特性。在文字世界中,姓名往往是角色留給讀者的第一印象,無數(shù)作者都為自己筆下的人物取名費盡心思。對于一些文學大家而言,短短兩三字的姓名,就可以稱為角色一生的注解。對于編織幻夢的言情小說,男女主的姓名更需要美感與內(nèi)涵并存。正如豆瓣網(wǎng)友獨孤力命在統(tǒng)計完言情小說主角姓氏之后所說,對于中華文化而言,美感的注釋無非便是“草木江河,四時風物”。
古人在《詩經(jīng)》、楚辭中贊頌的山川與香草,一直都是深刻在漢語語境中的美感符號。在“言情大姓”前40名中,以“木”“草”“禾”“水”為偏旁的便有17個。得益于漢字的象形特性,當以這些字作為姓氏時,便是將大好風景、芷蘭香草自動附著在角色身上。而這種語言魅力,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文字都不具有的。
從美感角度考慮,字義中帶有山川風物的姓氏已經(jīng)贏在起跑線上,其他姓氏便只能從內(nèi)涵的賽道上超車了。這一部分姓氏,主要集中為朝代或諸侯國名(如秦、陳、夏、周)和王朝帝姓(如李、蕭、趙)。這同樣得益于中華文化歷史的源遠流長。每一個朝代或諸侯國的歷史發(fā)展,都會給它們的名稱刻上一個獨特的時代印記。不過對于言情小說來講,太深的歷史內(nèi)涵并不是人物塑造的必須,因此這些姓氏雖然也能入榜,卻基本不是高位。
同時考慮到美感和內(nèi)涵兩方面因素后,已經(jīng)有不少姓氏出局了。對剩下姓氏的挑選,就全看作者自己的偏好。有趣的是,排名靠前的姓氏中,從聚集于東南沿海的“言情第一大姓”林姓,到歷史上“江東四姓”的顧姓、陸姓,還有明清時期興盛于江浙的沈姓,無一不是集中分布于江南、閩廣地區(qū)的“南方姓”。蘇姓雖在河南省集中分布,但更多集中于江南。除去全國大姓李和陳,前十中只有白姓主要聚居于北方。但白姓毫無疑問是勝在美感,不會有其他姓氏比它更適合純凈無瑕的人物了。
“南方姓”扎堆與言情小說的發(fā)展有關(guān)
其實早有眼尖的知乎網(wǎng)友“陸土根”發(fā)現(xiàn)了其中的奧秘:言情小說中“南方姓”扎堆,與言情小說的發(fā)展有關(guān)。
明清時期小說興起,便主要在經(jīng)濟更為發(fā)達的江南地區(qū)創(chuàng)作和傳播。這些出身江南的作者,自然更習慣于選擇身邊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的姓氏為人物取名。民國時期,誕生于上海地區(qū)的“鴛鴦蝴蝶派”,將言情小說的創(chuàng)作推上一個高潮。這一流派中的作者,幾乎都出生或生活于江南地區(qū),筆下的故事也多集中在江南城市,少部分故事以北京城為背景。
時至近代,言情大家也多出身江南。我們所熟悉的瓊瑤,祖籍湖南,出生于四川,后隨家人遷居上海,又遷居中國臺灣。終其人生軌跡,都不出于長江以南??梢哉f,是江南的山水孕育了中華文學中的言情因子。
在一代代言情作家的勾勒下,這些不斷出現(xiàn)的言情姓氏,便擁有了屬于自身的“言情氣質(zhì)”。進入網(wǎng)絡時代,網(wǎng)絡文學的興起使言情小說的數(shù)量呈井噴式上升,激烈的競爭更加凸顯了快速樹立角色印象的重要性。
當一些姓氏擁有屬于自己的第一印象后,無疑會使之后使用這些姓氏且氣質(zhì)相同的人物更容易被讀者記住,也更方便作者的人物塑造。如此一來,使用這些姓氏的作者會越來越多。像這樣循環(huán)往復,一些姓氏在言情小說中的出場頻率便越來越高,其印象的固化也越來越深。原本普通的姓氏,無形中完成了自身的“IP化”。文/瀟湘水冷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