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短劇鋪就新賽道,明星能否跑得更暢快
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劉宗智
近日,李若彤主演的微短劇《午后玫瑰》“上星”衛(wèi)視,收視率力壓同時段大部分熱播劇集,引發(fā)廣泛關注。除了李若彤,劉曉慶、趙麗穎、張?zhí)鞇邸⑹鏁车纫噪娪?、長劇知名的演員們,也在不斷涌入微短劇賽道,試圖抓住新的流量密碼。
精準的流量狙擊
1995年《神雕俠侶》播出后,掀起一股收視熱潮,劇中飾演“小龍女”的李若彤飄逸出塵,一時聲名大噪。30年過去后,已經59歲的李若彤,憑借一部短劇《午后玫瑰》再次回歸觀眾視野。
短劇《午后玫瑰》單集時長不足4分鐘,以中年女性重返職場為主線,講述了主角如何一路“打怪升級”,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女性勵志故事。該劇去年8月在短視頻平臺首發(fā)上線,彼時播放量超1.7億,總招商體量達到800萬元,以“黑馬”之姿給2024年短劇暑期檔帶來意外驚喜。近期《午后玫瑰》“上星”衛(wèi)視后,與多部熱播長劇同臺競演不落下風。對于這個成績,李若彤表示很意外,并在社交媒體發(fā)文回應,“59歲正是闖的年紀,謝謝大家給機會?!?/p>
短劇行業(yè)的進化,正在為明星提供更多可能性。劉曉慶主演的短劇《萌寶助攻》瞄準“銀發(fā)經濟”,填補中老年情感需求空白;何賽飛最近拍攝的短劇作品《龍鳳又呈祥》巧妙融入非遺漢繡元素,賦予故事更深厚的文化底蘊;倪虹潔主演的短劇《夫妻的春節(jié)》,講述了女主在多年婚姻中的感受與抉擇,播放量破3.8億;楊蓉出演的短劇《二十九》一度成為行業(yè)爆款;舒暢以演員兼制作人身份參與短劇,代表作《錦繡傳》話題度拉滿;前女團成員徐夢潔主演的2024春節(jié)檔短劇《大過年的》,播放量破10.3億;曾在長劇《司藤》《夢華錄》等作品中飾演配角的李沐宸,轉變賽道后主演了多部有影響力的短劇。
當“小龍女”李若彤在短劇中重拾職場利劍,當“武則天”劉曉慶化身甜寵女主,明星入局微短劇早已不是自降身價,而是一場精準的流量狙擊。正如何賽飛所說,“對演員來說,沒有微短劇或者長劇之分,都是創(chuàng)作人物。微短劇跟老百姓的生活方式、生活習慣息息相關,是當下生活所需要的,而且這種方式可以更快更多走進千家萬戶,甚至于全世界?!?/p>
明星的“新賽道”
明星入局微短劇,看似偶然,實則是行業(yè)生態(tài)劇變的必然。近幾年來,微短劇市場呈現爆發(fā)式增長態(tài)勢?!?024年中國微短劇產業(yè)研究報告》顯示,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(guī)模已達到505億元,用戶規(guī)模突破6億,成為內容消費的“新賽道”。龐大的用戶群,鑄就了微短劇龐大的市場。在這樣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明星“下凡”亦是順勢而為。
對事業(yè)進入平臺期的演員而言,短劇同樣是“性價比”極高的選擇。傳統(tǒng)長劇因高投入、長周期制作特性,導致行業(yè)資源過度向頭部演員傾斜。很多明星陷入無戲可拍的境地,圈內新人更面臨上升通道收窄的境況。短劇憑借低成本、短周期的獨特優(yōu)勢,成為明星們突破職業(yè)瓶頸的核心陣地。以李沐宸為例,出道于2016年的她曾飾演過《司藤》中的“沈銀燈”、《夢華錄》中的“葛招娣”、《全職高手》中的“唐柔”等角色。與很多逐夢演藝圈的年輕人一樣,李沐宸曾經一門心思地想在電視劇、網劇市場找到出路,其精湛的演技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,但始終處于“劇紅人不紅”的尷尬狀態(tài)。
伴隨著影視市場整體選擇“降本增效”,李沐宸也有過沒戲拍、沒工作的窘境。在《開播!短劇季》首期節(jié)目中,她坦然承認,缺少機會與年齡焦慮,是自己彼時最大的苦惱?!耙话銇碚f,面對S+級的電視劇項目,我會努力地一直試,一個角色不行就換一個。哪怕角色本身不是那么適合我,但考慮到那么好的班底,作為演員一定會愿意參與??墒悄且淮危液徒浖o人反復討論,我們都覺得,不如換一條路試試看,會不會看到不同的風景?”
2023年起,李沐宸轉投橫屏短劇賽道,以《招惹》《執(zhí)筆》等作品逐漸站穩(wěn)腳跟并成功“破圈”。其中,《招惹》以突破2000萬元的分賬,成為2023年度的“短劇王者”;《執(zhí)筆》刷新視頻平臺微短劇站內熱度紀錄,上線不到兩個星期,分賬票房也超過了2000萬。眼下,李沐宸沒有回歸長劇市場的預期,倒是希望想把更多的精力留在中短劇創(chuàng)作,“我希望在這個賽道里扎根,和一些好的劇本、團隊合作,這些都是我在長劇市場里夠不著的。我希望我可以和中短劇的市場一起成長,一起發(fā)光發(fā)亮。”
倒逼短劇提質增速
在長劇的“慢時代”,明星靠角色沉淀口碑;在短劇的“快時代”,他們更傾向于在這塊“試驗田”解鎖更多身份。對明星來說,短劇既是機遇,也是挑戰(zhàn):它提供了一條繞過傳統(tǒng)影視工業(yè)的“捷徑”,卻也要求他們以更快的速度、更敏銳的嗅覺適應觀眾的變化。當明星帶著長劇的“舊船票”登上短劇的“新客船”,如何避免觸礁,考驗的不僅是演技,更是對行業(yè)的精準拿捏。
李若彤提出“戲無大小,用心即好”,在她看來,年齡的增長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,自己今年59歲了,之前的賽道對自己而言,不可避免會越走越窄?!把輪T要做的是跟年齡這串數字和解,我想要我的路越走越寬。”對她來說,投身短劇就是對演藝事業(yè)的一次全新嘗試,“并且這種‘寬’,我希望體現在不同身份上?!?/p>
從行業(yè)角度來看,明星參與也為微短劇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起到了提質增速的作用。明星之所以進入短劇市場,不僅有工作機會、更多曝光率的需求,也是看中了短劇行業(yè)越來越專業(yè)的制作水準。于文文最近也拍攝了一部短劇《鸚鵡》,之所以有這第一次,她表示是因為劇本過硬,角色吸引人?!盎A扎實的作品,無論長短,都會讓演員愿意全身心投入?!碑斆餍莻兎畔律矶巍肀ё兓?,短劇或許真能成為他們事業(yè)的“第二春”;但若止步于流量收割,這場盛宴難免將淪為一場泡沫。
責任編輯:劉宗智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