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《絲路匯客廳》熱播“陳皮里的家國情”講述華僑故事
廣東衛(wèi)視《絲路匯客廳》周日晚播出《陳皮里的家國情》。節(jié)目中,知名媒體人曹景行走進江門,通過一封銀信,打開塵封已久的華僑故事;廣東知名制片人、主持人謝一菲走訪香港、澳門兩地,探訪香港嘉華集團呂耀華先生,暢聊海外游子的愛國情。
2013年6月,備受全球華人關注的《僑批檔案》申遺成功,入選世界記憶名錄。這16萬封僑批中,廣東省占15萬封,其中有5萬封來自江門五邑地區(qū)。五邑是廣東江門古時的稱呼,在江門人們把這些匯款和家書合一的載體稱為“銀信”,是華僑華人留下的珍貴記憶遺產(chǎn)。一張張陳舊發(fā)黃的銀信,記載了第一批臺山出洋華工的辛酸史,記載了他們在美國、加拿大興建太平洋鐵路時,為當?shù)厮龀龅慕艹鲐暙I;也記載了他們節(jié)衣縮食,把剩余的財物寄回家鄉(xiāng),支持家鄉(xiāng)建設的事跡。絲路尋訪嘉賓曹景行來到江門,與銀信收藏家羅達全見面,一覽他所收藏的大量銀信。其中一封68年前的銀信,不僅講述了華僑闖蕩海外的心酸,更回味了江門的美好生活,尤其是賣柑的農(nóng)村生活,描繪了一幅動人的美好畫卷。
此外,本次節(jié)目制作,欄目組也前往了香港、澳門拍攝。主持人謝一菲在香港探訪了百年老店劉全記藥材鋪,它見證了華僑異鄉(xiāng)漂泊的艱辛與酸楚,也目睹了新中國的繁榮昌盛。在這里,欄目組偶遇前來劉全記藥材鋪采購的香港嘉華國際集團代表,了解到該集團創(chuàng)始人呂志和一直在此店買新會陳皮,幾十年來從未間斷。在香港,許多大家族都有存陳皮的習慣,呂氏家族就歷來有此傳統(tǒng)。呂志和講述了祖輩們?nèi)绾螐慕T去到美國,再回到中國香港、澳門立業(yè)的艱辛過程,而他的家族先輩們亦堅持回饋家鄉(xiāng),父輩捐助的五邑大學就是令人驕傲的善舉之一。
小小的陳皮孕育著五邑地區(qū)獨有的文化,父輩離開家鄉(xiāng)外出務工,行囊里總會帶著一些陳皮。每當工作累的時候,就會泡一壺陳皮水。由此,新會陳皮也成為了呂耀華先生的精神食糧。一片薄薄的陳皮,沉淀的是江門厚重的歷史和璀璨的人文。鏡頭中,呂耀華侃侃而談當年漂洋過海拼搏奮斗的故事,在陳皮縷縷清香中,越發(fā)顯得飽滿厚實。最近幾年來,呂耀華一直嘗試讓新會陳皮融入到西餐,呂家在澳門的銀河酒店,就有外籍廚師著迷于陳皮的不同吃法,做出了一桌陳皮宴。這種寄托了數(shù)萬華僑和港澳同胞對故鄉(xiāng)味道的眷戀,伴隨著“一帶一路”走向世界,通過味蕾溝通中西,成為中國飲食文化走向國際的生動縮影。(徐紹娜)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